去的已经过去,来临的即将到来。但不代表过去了就是消失了。生活中,不管是学习上还是感情上,记忆都是不可磨灭的在时间中铭刻了点点滴滴的“过去”,现在即将是一个“回忆”。做过的,想过的,别人不一定知道,但是自己肯定心里清楚。
有绝对乐观的思想,也没有完全绝望的思虑。很羡慕别人活得这么痛快,快意泯恩仇的潇洒、来去自如的自由、拿得起,放得下的洒脱……很多我追求的东西在别人身上看到我就会很羡慕。因为一直以来被灌输的思想是“只要不争取就什么都没有”的思想,我忘却了自己也拥有着很多。每天想着自己怎么差怎么不行怎么无聊,渐渐地,自己就真的变得那么差,那么不行,那么无聊了,或许可以把这个称为“想太多”。慢慢地把自己逼向崩溃,或许一开始九级的台风到达物体表面是五十公斤,但是当风速达到了50~60╱s那就是200公斤了。那样,我把每天当成今天生活而不是当成会过去的昨天生活,是不是会更好呢?
活了人生平均数的四分之一,不知道为什么我很难看清自己为什么活的这么累。有时候脑子里会出现些奇怪的暗示,引导着自己向着奇怪的地方想,比如像“我到底怎么来的,为什么而来,为什么不像一般生物那般没有思想,我的思想又是怎么来的,为什么会出现‘我’这个字,‘我’到底是什么?”想着想着脑子就是一片空白,有时候回不来就会呆呆的看着形形色色的人形灯影在发呆。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人会和我一样出现这种状况,在一些差不多经历的朋友口中得知她们也试过,也有着不同的看待态度。最后的结论就是最好把这个遗忘,那么自己还是正常的一个不会挖牛角尖的人类。更好的往自己生命美好的方面看齐,不要让自己太多烦恼,只要活好今天就好,明天,也就是明天的今天而已。没有实在意义的东西,不要浪费太多的表情会较好,否则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。
个人有点“慢吞吞”喜好的性格来说,并不喜欢把每天当最后一天那么极端的生活方式,太累了,身心总要有休息的空间,没必要把一切建立在极端之上。明明我是这么想的,但是在行为上却还是走的很极端,总是感觉缺了什么的一种浮躁,似机械在走动。一直记得那句“忠于自己,善于生活”,说起来是那么简单,做起来却是那么难。父亲一直想我能够完美的自己在自己的羽翼下飞翔,但我却总是把自己缩进他的羽翼中乘凉。也许就是这样的想法让我一直逼迫自己在行走。找到了目标,找到了定点,遵循了方向。但还是缺了自己最应该拥有的东西。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,一种临危不惧的胆色。匆匆的,把这些父亲教过的都忘了。
也许应该有那么一次的,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动而不是责任、任务、需要所催发的动机。在我们经历中,不少有着难过和悲伤,但那并不是永恒。即使不是永恒,我们也会记住,在这记住之前,如果我们可以好好的把握今天,那么明天还会有这么多的遗憾吗?或许会给自己来一句“起码我有认真过”的话吧?(工商系 黄勤群)